《先进材料》刊发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水系锌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

发布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09-24浏览次数:17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延文教授、赵进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Grain Boundary Filling Empowers (002)-Textured Zn Metal Anodes with Superior Stability”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上。重点实验室马延文教授、赵进教授和南京大学王学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陈子博与王翌州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水系锌电池由于极高的安全性、低成本、环保、工艺简单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有望成为电网级大规模储能的领先技术。但锌负极仍然面临着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的问题,限制了水系锌电池的实际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锌负极设计成以(002)晶面为主导织构的晶面调控策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在锌的织构调节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金属晶界的不利影响却往往被忽视。因为在(002)织构锌中存在着大量晶粒,从金属腐蚀的角度来看,晶间区域的反应活性要高于在晶内区域。因此,这些高活性的晶间区域会产生不必要的优先锌沉积和副反应(腐蚀、析氢),严重阻碍(002)织构锌负极的稳定运行。

针对上述挑战,团队利用晶间润湿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修饰(002)织构锌晶间区域的新策略。即采用简单的热处理方法,使用金属铟作为晶界填料,将其填充于锌晶粒间,同时将初始锌的随机织构转化为单一的(002)织构。得到的这种晶间修饰的(002)织构锌负极(IM(002) Zn)确保了均匀的外延锌沉积,并显著抑制了晶间副反应的发生。这些特性使得IM(002) Zn在对称电池中表现出高的循环稳定性(1 mA cm–2 /1 mAh cm–26200 h, 10 mA cm–2 /10 mAh cm–2880 h)。并在Zn||MnO2全电池中也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分别在0.5 A g–11 A g–1下循环500次后,均表现出90%以上的容量保持率)。该研究成功地解决了(002)织构锌负极晶间副反应的问题,为稳定锌金属负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晶间修饰策略构筑无副反应的单一002织构锌负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1004


撰稿:赵进 编辑:陈宁娜 审核:凌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