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是在江苏省生物传感材料与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重组组建的。2011年汪联辉教授依托教育部“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创新团队,在南邮仙林校区筹建了南京邮电大学“生物传感材料与器件”校级重点实验室。依托该研究平台,汪联辉教授团队于2012年成功获批江苏省“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创新团队,并于2014年获得校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资助。经过五年的发展建设,2016年12月,依托该平台成功获批江苏省生物传感材料与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于2020年建设验收评估优秀。2023年,该平台成功重组升级为江苏省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室已经具有了坚实的研究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显著的学科影响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以实验室团队为核心建设的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排名均已进入全球前0.2%。实验室汇聚了一支包括院士、“长江”、“杰青”等十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团队,并获得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的支持。近五年来,实验室主持及完成100余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额逾亿元。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并连续2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针对健康监测和疾病诊疗的迫切需要与技术瓶颈,围绕国家及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重点实验室现下设3个研究方向,在生物智能材料、生物传感器件、生物诊疗技术三个特色鲜明的方向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建设江苏省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对发展相关学科、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科技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服务社会经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