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况

材料院现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有机电子学”和“生物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学位点;“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有机电子学”、“生物电子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2012年“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参与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全国排名第18名。2022年光学工程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排名B+(位列江苏省第一)。“有机光电子学”2011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2014年验收时被评为“优秀”,同年获得二期滚动支持,2018年二期项目以标志性成果通过项目验收,同年“光学工程”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名单,2023年省重点学科中期考核获评优秀。根据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24年3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材料科学ESI学科排名为全球前1.85‰。

料院目前建设有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023年获)、江苏省生物传感材料与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2023年重组组建)、江苏省信息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中心(2007年获)、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2022年获)、江苏省有机光电子学科综合训练中心(2015年获)、江苏-新加坡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联合实验室(2010年获)、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有机电子”“信息材料与信息显示”(2011年获)和“材料加工和分析实验室”(2013年获)等专业实验室。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参与的“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首批建设名单,是江苏省入选的4所高校之一;2014年获批建设“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2021年连续两次获滚动支持。

料院现有专任教师107人,教授(含校长专聘教授)46人,副教授(含校长专聘副教授)42人,讲师1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973”计划青年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4人、第三层次7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12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成员达75%以上,高级技术职务比例达82%。

近年来,材料院共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973”课题、青年973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9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到账3.9亿元。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学院教师在Nature、Science、Nat. Energy、Nat. Mater.、Nat. Electron.、Nat. Nanotech.、Nat. Photon.、Nat. Commun.、Nat. Protoc.、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600余篇,获授权中国专利680余项,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当前的技术热点和下一代技术关键,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专利保护群。


注:数据更新到20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