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常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完成终审决赛。我院项目«全彩高效新型水溶性有机余辉发光浆料的开发及应用» «感存算一体化传感器的新型光感材料»荣获省赛主体赛特等奖,«META-EYE—基于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芯片的柔性光电系统»在“黑科技”专项赛中荣获“星系”级特等奖,«逆熵而行—高熵能源收集技术及自供能传感系统»在“黑科技”专项赛中荣获恒星级一等奖,«抗癌“纳米光导弹”—智能多模式诊疗一体化系统»在“黑科技”专项赛中荣获恒星级二等奖。
这些优秀项目经过了数轮路演,克服许多困难,获得了优异成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支优秀的队伍吧!!!
项目介绍
全彩高效新型水溶性有机余辉发光浆料的开发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曾明鉴
项目成员:王伟光 马娟 薛旭东 李天驰 颜莹梦 冯凯 苗世豪
指导老师:陶冶 谢高瞻 李欢欢
感存算一体化传感器的新型光感材料
项目负责人:沈筠皓
项目成员:王宇 赵赳 刘恺洋 罗希良 姚鸿巍 樊俊江 赵瑞彤
指导老师:李雯 凌海峰 仪明东
META-EYE—基于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芯片的柔性光电系统
项目负责人:和翔
项目成员:贡以纯 龚宇睿 吴思齐 沈桢耀 陈绘宇 刘静 王浩添 杨威 庄静文
指导老师:凌海峰 李雯 仪明东
逆熵而行—高熵能源收集技术及自供能传感系统
项目负责人:孔思涛
项目成员:马荣谦、谢明星、陆雨婷、赵世宇、高陈陈、胡明澳、余文平
指导老师:谢燕楠、李佳慧、袁明
抗癌“纳米光导弹”—智能多模式诊疗一体化系统
项目负责人:杨书培
项目成员:栗丽君、罗集文、李佳启、刘坤林、倪慧琳、朱政、刘颖
指导老师:黄艳琴、李娜
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科创工作,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科研赛事,强化学生参与科研的力度与深度,并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此次挑战杯,得到了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学院项目在参与校赛和省赛的过程中,学校、学院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从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市场应用等方面给予综合指导,积极开展开展模拟答辩、实战指导等,为参赛作品保驾护航并最终斩获佳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赛事始终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理念,推动青年学生培养学术意识,科研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未来,学院将持续发挥国家级、省级大型学生科研创新赛事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借助学科优势,不断孵化创新项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引领材料学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层楼!
撰稿:李娜
图片:李娜
审核:吕蔷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