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时间:2023-03-30   浏览:433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信仰力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327日组织观影《望道》集体观影学习活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教师各支部、学生各支部集中参与观影。师生们共同回顾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的革命经历与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会后,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部分章节、《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各支部进行研讨交流。

电影《望道》以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为原型,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叶,经历了留学日本、浙师风潮和上海渔阳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洗礼的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方向,走向了新中国的诞生。影片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线,以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切入角度,表现以陈望道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

党委书记赵允玉:《望道》讲述的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先生在动荡变革中追求救国真理的故事,从小视角刻画了一群坚定理想信念挚爱国家与人民的热血青年形象,是青年人投身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写照。观看电影,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作为高校党员教师和党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自己反复学习经典著作,还要采用活泼生动的学习方式,带领青年学生主动学习经典著作,做到学思结合,追求真理,感受真理光芒。

党委副书记吕蔷蔷:通过中心组本次主题学习,以及学院组织的观影《望道》活动,让我更加充分地理解和认知到,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我们新时代青年精神上的“钙”,不间断地回望来时路,深刻地理解当时的历史截面,了解具体的人和事,才能身临其境地将理性认知和感性体会充分结合,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充满乐趣、入脑入心的。

博士生支部书记方栋:《望道》这部电影原原本本的再现了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的过程,从“幽灵”、“鬼魂”、“怪物”的推敲,到“绅士、平民”“富人、穷人”的直译,再到“有产者、无产者”的灵光乍现,将原本抽象的“宣言”更加具象在了大家脑海。陈望道先生和一众革命先辈们,在面对敌人的金钱物质诱惑、生离死别的压迫下始终坚刚不可夺其志,“望道”既是指革命先驱陈望道先生,更是代指革命先辈们的信仰和依托。终其一生,陈望道先生都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也向世人诠释了“朝闻道,夕死可矣”。令人尤感欣慰的是,电影里的“小望道们”已经捧过接力棒,革命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入党积极分子任丽丽:电影《望道》以陈望道老先生的一生为主题穿插起一个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以共产主义精神为指引、在夹缝中寻找光明的时代。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先生为共产主义热烈奉献的一生。尽管影片以陈望道先生为主线叙事,但片中对其他人物的刻画也极为饱满,尤其是阿龙的牺牲。这正反映着许许多多同望道先生一样,英勇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并从来无悔的人们,他们用血肉和生命在黑暗的时代里奋力投进一束光亮。《望道》可以说是从一个人的角度看待时代动荡国家复兴的记录史诗,看完这部影片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录像化的了解。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材料学院师生将牢记初心使命,牢记前辈嘱托,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从党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撰稿:刘丽娜    编辑:刘丽娜   审核:赵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