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李振教授学术报告

时间:2022-05-19   浏览:2832

承国脉,薪火相传八十载;创未来,弘毅笃行谱新篇。值此南邮八十华诞校庆学术活动月之际,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前沿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陈润锋教授邀请,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李振教授于2022517日(周二) 上午10:00(周二)在腾讯会议和腾讯直播上为师生作了以浅谈从单个分子到分子聚集态科学为主题的学术报告。陈润锋教授主持了报告,线上共有近100名师生参加。

在报告中,李振教授从树木到树林,从个人到群体过度到单个原子/分子到聚集体科学,相比较于研究较为透彻的单个原子/分子,聚集体对于光电功能材料性质的影响知之甚少。由于研究一群分子的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探究聚集体对于材料光电特性的影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李振教授课题组从较小的聚集体结构二聚体出发,探究了不同分子堆积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其有机力致发光、室温磷光以及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影响。李振教授总结了课题组多年以来的研究工作,展现了分子聚集的奇妙行为,为研究聚集体科学奏响了美妙的“MUSIC (Molecular Uniting Set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与李振教授展开了深入和热烈的交流,李振教授详细的对于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对聚集体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本次报告展示了李振教授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加强了重点实验室之间、研究团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振博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RSC),中国化学会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化学,涉及力致发光、室温磷光、二阶非线性光学、聚集诱导发光、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磁性纳米材料等。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他人引用17000余次,h指数为77。现为《有机化学》、《化学学报》、《Polymer Bulletin》、《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Science China-Chemistry》、《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ACS Omega》、《JPhys Materials》、《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Aggregate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


撰稿:陶冶 编辑:沈晶晶 审核:陈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