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王悦教授学术报告

时间:2022-05-13   浏览:1367

承国脉,薪火相传八十载;创未来,弘毅笃行谱新篇。值此南邮八十华诞校庆学术活动月之际,应我院陈润锋教授邀请,吉林大学王悦教授于2022511日下午2点在腾讯会议和腾讯直播上为师生作了以有机分子的激发态调控与高性能电致发光材料为主题的学术报告。陈润锋教授主持了报告,线上共有近100名师生参加。

在报告中,王悦教授总结了OLED材料的发展概况,通过对比金属IrPt磷光配合物材料与纯有机TADF荧光/磷光材料,指出了纯有机OLED材料在突破UDC专利壁垒中的巨大优势,然而发展高效率高色纯度长波长OLED材料及制备室温磷光高效率OLED器件仍然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王悦教授提出了基于前线分子轨道工程(FMO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Engineering)构建电荷转移激发态的材料设计方法,将多重共振(MR: Multiple Resonance)窄光谱激发态与经典的分子内电荷转移(D-AICT)激发态的优势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保证窄光谱发射前提下大幅度调控了发光材料的发射波长;同时,提出了复合薄膜体系中的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基于主体材料诱导高效率有机磷光的方法,实现了高效率纯有机电致磷光发射。

在互动环节中,王悦教授回答了教师与学生的提问,详细解答大家在本次报告及日常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报告展示了王悦教授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加强了重点实验室之间、研究团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悦,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率先提出在超分子水平上认识和理解有机光电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计合成出了多个系列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体系,其中蓝光、绿光、黄光、红光及白光的效率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SCI论文26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项。




撰稿:李平 编辑:沈晶晶 审核:陈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