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黄维院士团队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

时间:2015-09-21   浏览:1408

  近日,依托我校和南京工业大学建设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和陈润锋副教授所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在有机长寿命发光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设计并制备了多个系列的室温单组份有机长寿命磷光材料,并由此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数据加密方法,该加密方法无需借助精密仪器,通过裸眼观察即可实现。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发光行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拓展了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在数据加密方面的新应用,促进了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发展。相关文章近日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这是黄维院士和陈润锋副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连续在化学、材料与纳米学科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3年)、《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014年)和《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2015年)发表出色工作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标志着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该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黄维教授介绍说,早在炎帝时期,人类就发现了长寿命发光的余辉现象,也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夜明珠”,虽然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余辉发光现象依旧局限在无机发光材料。团队骨干陈润锋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有机余辉材料的研究,在有机分子激发态调控研究方面经验丰富,所指导的安众福博士、郑超博士、陶冶博士、史慧芳博士等经过长期实验观测,经4年多时间的摸索和思考,逐渐认识到在磷光发光中引入H-聚集结构对实现有机长余辉发光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其控制机制、实现条件、材料分子设计和发光机理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由此成功实现了无金属和其它重元素修饰的纯有机材料激发态寿命调控,有机长寿命发光颜色从绿色到红色大范围可调,并且发光持续时间长达56秒,获得了世界上首例室温有机长余辉材料。这一成果是该团队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多年探索与积累的体现,该研究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激发态调控提供了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思路和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长余辉发光

  备注:(Nature Materials)是《自然》(Nature)旗下的重要子刊之一,是材料领域最高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高达36.42。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