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曲立

时间:2015-11-09   浏览:27142


男,汉族,1974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南京市文苑路9号 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教五楼517
电话:+86-25-85866396
Email:
iamqlfan@njupt.edu.cn
 个人简历   
1992.09 - 1996.07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本科生
1996.09 - 1999.07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2000.01 - 2003.06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维院士
2003.06 - 2006.07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任讲师
2006.08 - 迄今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09 - 迄今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纳米生物研究所所长
2009.05 - 迄今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0.02 - 迄今     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
2011.07 - 2011.0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2012.10 - 迄今     美国斯坦福大学分子影像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2017.02 - 迄今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研究兴趣集中于光电功能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纳米生物材料、化学与生物传感等方面。
主要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光科技专项、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重大专项等20余项;同时,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的支持,并且获得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资助,作为团队带头人主持一项“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已结题),项目资助金额逾1000万元。
承担人才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0万,2013年1月-2015年12月。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50万,在研。
3)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特殊拓扑的嵌段共轭高分子的聚集态与光电器件”, 编号111051,2008年5月-2011年4月,1.88万美金,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
4)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有机电子与纳米技术”,编号TJ207035,2008年1月-2010年12月,30万,项目负责人/团队带头人,圆满完成。
5)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08年12月-2011年12月,6万,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

承担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合素αvβ3-RGD的共轭高分子近红外光声探针的制备及肿瘤成像研究”,编号61378081,2014年1月—2017年12月,98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器件的高性能化及多功能化”,编号2012CB723402,2012年1月-2014年12月,153万,课题负责人,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拓扑结构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编号51173080,2012年1月-2015年12月,60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具荧光性质的水溶性聚合物/磁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生物检测应用”,编号20874048,2009年1月-2011年12月,32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有机纳米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及相关原理”,编号2009CB930600,2009年1月-2012年12月,3200万,负责第一课题,在研。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的生物功能化”,编号20504007,2006年1月-2008年12月,25万,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
7)   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水溶性荧光磁纳米粒子及其生物检测应用”,编号BK2008453,2008年12月-2010年12月,8万,项目负责人,顺利结题。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共轭聚合物传感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检测应用”,编号:60537030,2006年1月-2009年12月,150万,材料部分负责人,圆满完成。
9)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水溶性含铱配合物的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传感应用研究”,编号:20093223110003,2010年1月-2012年6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10)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重大专项:“新一代共轭聚合物传感材料及器件”,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0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11)  上海市科委光科技专项:“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应用和器件化”,编号022261042,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165万元,主要骨干,圆满完成。
12)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纳米刚柔嵌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自组装与光电性能”,编号 2003SG03,2003年10月-2006年9月,20万,主要骨干,已结题。
13)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生物传感材料的合成与表征”,2004年1月-2005年12月,4万,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   

主要学术成绩 
近年来在Biomaterials、Macromolecules、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Organic Letters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32篇,IF>3.0的76篇,被引2721次,其中他引2561余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40篇,单篇最高他引77次,H-index因子为31,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1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受邀或口头报告十余次。
奖励荣誉 
1. 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03年)
2.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7年)
3.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2008年)
4. 黄维、范曲立、解令海、陈润锋、姜鸿基、赖文勇、唐超,“高性能芴基蓝光材料”,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
5. 黄维、范曲立、黄艳琴、张广维、刘淑娟、卢晓梅,“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材料”,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
6.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9年)
7.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9年)
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010年)
9. 黄维、范曲立、刘淑娟、赵强、许辉,“磷光金属配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
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
11.第十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12年)
12.黄维、赖文勇、夏瑞东、解令海、范曲立、韦玮、刘烽,“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年)
13.黄维、赖文勇、解令海、范曲立、唐超,“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

代表性著作 
1.Yang Z, Yuan Y, Jiang RC, Fu NN, Lu XM, Tian CC.; Hu WB, Fan QL*, Huang W; “Homogeneous near-infrared emissiv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based on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s with perylene diimide and PEG pendants: self-assembly behavior and cellular imaging application”; Polym Chem 2014, 5(4): 1372. (Corresponding Author)
2.Lu XM, Jiang RC, Yang MH, Fan QL*, Hu WB, Zhang L, Yang Z, Deng WX, Shen QM, Huang YQ, Liu XF, Huang W; “Monodispersed grafted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stabi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for cellular imaging and drug delive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4, 2, 376. (Corresponding Author)
3.Jiang RC, Lu XM, Yang MH, Deng WX, Fan QL*, Huang W; “Monodispersed Brush-Like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 Nanoparticles with Efficient and Visualized SiRNA Delivery for Gene Silencing”; Biomacromolecules 2013, 14, 3643. (Corresponding Author)
4.Hu WB, Lu XM, Jiang RC, Fan QL*, Zhao H, Deng WX, Zhang L, Huang L, Huang W; “Water-soluble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 brush encapsulated rare-earth ion doped nanoparticles with dual-upconversion properties for multicolor cell imaging”; Chem. Commun. 2013, 49, 9012. (Corresponding Author)
5.Lu XM, Jiang RC, Fan QL *, Zhang L, Zhang HM, Yang MH, Ma YW, Wang LH, Huang W*; “Fluorescent-Magnetic Poly(poly(ethyleneglycol)monomethacrylate)- Grafted Fe3O4 Nanoparticles from Post-Atom-Transfer-Radical- 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Cellular Uptake and Imag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2 (14) : 6965-6973, 2012. (Corresponding Author)
6.Ma YW, Sun LY, Huang W, Zhang LR, Zhao J, Fan QL*, Huang W*; “Three-Dimensional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Graphene Structure Used as a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5(50): 24592-24597, DEC 22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7.Sun PF, Lu XM, Fan QL*, Zhang ZY, Song WL, Li B, Huang L, Peng JW, Huang W*;  “Water-Soluble Iridium(III)-Containing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s with Weakened Energy Transfer Properties for Multicolor Protein Sensing Applications”;   Macromolecules  44(22), 8763-8770, NOV 22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8.Liu LL, Song WL, Zhang ZY, Sun PF, Lu XM, Fan QL*, Huang W*;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water-soluble poly(fluorene-co-thiophene) and it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by proteins”; Acta Polymerica Sinica 7: 724-728, JUL 20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9.Chen RF, Zhang ZY, Fan QL*, Huang W*, Ding JF; “Macrospirocyclic Oligomers Based on Carbazole and Fluorene”; Organic Letters 13(2): 200-203, JAN 21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10.Chen RF, Liu LY, Fu H, Zheng C, Xu H*, Fan QL*, Huang W*; “The Influence of the Linkage Pattern on 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olysilafluorenes: A Theoretical Stud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5(2): 242-248, JAN 20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11.Liu, XF, Fan QL*, Huang, W*; “DNA biosensors based on water-soluble conjugated polymer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6(5): 2154-2164, JAN 15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12.Zhang ZY, Lu XM, Fan QL*, Hu WB, Huang W*;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with extremely high charge density for improved energy transfer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pplications”; Polymer Chemistry 2(10): 2369-2377, 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    
13.Qi XY, Pu KY, Li H, Zhou XZ, Wu SX, Fan QL, Liu B*, Boey F, Huang W*, Zhang H*; “Amphiphilic Graphene Composite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49   (49) : 9426-9429, 2010.
14.Huang YQ, Fan QL*, Liu XF, Fu NN, Huang W*; “Solvent- and pH-Induced Self-Assembly of Cationic Meta-Linked Poly(phenylene ethynylene): Effects of Helix Formation on Amplifie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Fo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LANGMUIR 26(24): 19120-19128, DEC 21 2010.  (Corresponding Author)